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劉清平 陳曙霞)4月24日,雨后初晴,夏明翰故居,綠樹成蔭,春意盎然。
下午2點,衡陽縣二中黨總支書記趙力生就來到夏明翰故居的大門口,等待2301班的學生。每個月在這里為師生講一堂思政課,趙力生已堅持2年。
圖:思政大課堂搬到了夏明翰故居
夏明翰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陽縣洪市鎮(zhèn),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,如今這里游人如織,也成為了衡陽縣二中“沉浸式思政課”的移動課堂。
“同學們,夏明翰的三封絕筆信,名為家書,實為誓言。既有平凡青年的兒女情長,又有鐵血男兒的激越豪邁。三封家書,是一個兒子、一個兄弟、一位丈夫,在面對屠刀時的冰心玉壺,一字一句,濃縮著家國情懷;一點一滴,奏響著英雄壯歌……”趙力生動情地講起夏明翰烈士“三封家書”的故事,不少同學紅了眼眶。知曉往昔之艱難困苦,方知今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。
圖:同學們正在認真聽取老師講解夏明翰三封家書的故事
“夏明翰的三封家書是怎么保留下來的呢?當時衡陽的年輕人都在做什么呢?”趙力生一說完,學生們就迫不及待的問了起來。
“這些家信被難友們偷偷保存,秘密傳出,最終傳到他外甥女手中。衡陽縣的年輕人,有的走出校園,投筆從戎;有的深入農(nóng)村,成立農(nóng)會,開展革命斗爭;還有些出國留學,尋求救國救民新道路……”為了上好每一堂思政課,趙力生成了衡陽縣檔案館、史志辦的??汀?/p>
圖:學生參觀夏明翰黨性教育基地
隨后,師生們緩步來到夏明翰黨性教育基地,大廳墻上“鐵一般的信仰”六個大字,字字千鈞。在“信仰是光”“信仰是鐵”“信仰是路”三個展廳,大家邊走、邊看、邊聽。
來到“信仰是鐵”展廳,趙力生提出考考大家,說:“大家知道我們的家鄉(xiāng)衡陽縣涌現(xiàn)過哪些革命烈士嗎?”
“朱少連”“肖覺先”“戴今吾”……響亮的回答從人群里傳來,不僅有學生,還有不知何時來“蹭課”的游人。
“還有嗎?”
“劉惕莊、楊鶴云。”
“新中國成立初期統(tǒng)計,我縣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有374人。他們身上的共同點是什么?”聽完同學們的回答,趙力生滿意的點點頭,繼續(xù)追問。
圖:衡陽縣音樂黨史課現(xiàn)場
學生成夢佳喜歡歷史,他前進一步,大聲回答:“他們都有堅定的共產(chǎn)主義信仰,都想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。”
“那我們應該向革命烈士學習什么呢?”
有人搶答:學習他們忠誠于黨、許身于國的愛國情懷,英勇不屈、大義凜然的革命氣概,忠貞不渝、堅如磐石的革命信仰。
現(xiàn)場響起熱烈的掌聲。
“革命烈士們用自己奮斗的一生,集中展示了共產(chǎn)黨人的信仰與忠誠、奉獻與榮光、豪情與大義,是光耀千秋的精神豐碑,是價值千金的紅色遺產(chǎn)?!壁w力生說。
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此時原本30多人的隊伍悄然“長大”,不少游客不知不覺也成了一名“學生”。
“青年是國家的未來,是民族的希望?!闭n程臨近尾聲,趙力生大聲地說,“同學們,銘記歷史,是為了更好的前行,讓我們用實際行動踐行‘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’的錚錚誓言?!?/p>
回到校園,一張張青春的臉龐,充滿自信和朝氣。大家走著,笑著,說著:今天的思政課,我都聽進去了;我最喜歡“音樂黨史課”了……
春風化雨,其樂未央。
同時,衡陽縣多所學校還在校園制作了紅色文化宣傳長廊,將衡陽縣本土紅色故事、圖片、名言用宣傳欄、黑板報、標語等形式展示,讓學生接受日常熏陶,感受紅色魅力。
近年來,衡陽縣充分挖掘本土紅色資源,不斷創(chuàng)新思政課形式,讓思政課從“小課堂”走向“大天地”,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等為主題的大思政課1500多場,在全縣10萬多學生心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,把愛國情、強國志、報國行融入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,使其自覺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。
責編:王汝福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